金融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要如期完成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加快形成央地工作合力,强化地方金融机构日常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银行业的薪酬普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42家A股上市银行的工资薪酬总额超过了万亿元,总人数超过了260万人,人均薪酬水平约为40万元,但有半数银行的人均薪酬同比下降。这一现象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给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
近年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召集辖内部分银行保险机构召开金融支持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强调金融在“五个中心”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展望未来金融支持上海的发展蓝图。
气候变化不再仅仅是环保主义者和科学家们的话题,它已经深刻地渗透到了金融系统的核心。最近的一份分析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前景:一场强飓风可能在美国东北部引发华尔街银行贷款违约潮。这个看似遥远的预测将气候变化的影响直接置于了金融领域的聚光灯下。
随着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的崛起和逐渐崭露头角,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一个国家成为金融强国的定义。在这一进程中,一个引人深思的命题浮现:没有金融“霸权”的金融强国才是真正的金融强国。这一命题不仅体现了中国在追求金融强国地位的过程中的倡导和理念,也深刻反映了国际金融秩序的演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央行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房贷政策,包括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以及取消首套及二套住房商贷利率政策下限等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监管局;各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4年5月1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2.35%和2.85%,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分别调整为不低于2.775%和3.325%。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现就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自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挂牌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督促保险业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提升金融服务的“温度”。其中,人身保险“睡眠保单”清理专项工作成为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办好人民群众可知可感的“关键小事”。自2023年9月启动以来,这一专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旨在清理长期处于潜在风险状态的保单,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5月13日在福州、厦门分别召开推进会,强化与各部门、行业协同合作,推动在闽金融机构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台胞台企支付服务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青松,福建省副省长林瑞良、厦门市副市长庄荣良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体系一直在不断改革升级,其中省级农信社改革备受瞩目。省级农信社改革是金融改革的关键一环,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从各省陆续出台的改革方案和已经成立的农商联合银行来看,省级农信社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展开,呈现出快马加鞭的发展态势。